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我是2007年5月30日入市的,一晃到現在已整整13年了。
我是2007年5月30日入市的,一晃到現在已整整13年了。這篇文章我主要講自己的投資經歷,讓大家看一看我這個普通的小散戶,十幾年以來在股市中所經歷的點點滴滴,如何從什麼都不懂,到基本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如果能對廣大網友有一點點啟發,我會很開心。
作者:白雲飛
一、接觸股票
我讀書的時候沒學過金融方面的知識,剛開始聽說炒股好像是1999年,當時我在一個偏僻的小地方當老師。我們學校有一個年齡比我稍大的年輕老師炒股,偶爾和我們聊一聊股票,慢慢的在我頭腦中有了股票和炒股這樣的辭彙。
記得有一段時間,他幾乎天天眉飛色舞的給我們講買的股票又漲了多少了,已賺了多少錢之類的。現在來看,估計是1999年5、6月份那段時間,上證指數短短1個多月漲了70%。通過那位同事我慢慢對股票有了一點點概念,當時我對股票並不感興趣,我更感興趣的是編程與伺服器架設等電腦軟硬體方面。
我工作的學校離家比較遠,女兒出生之後,老婆既要上班又要帶孩子,非常辛苦。當時公立學校老師的調動非常難,我嘗試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萬般無奈,只好辭職。再次聽到有人談股票時,我已經辭職去了一家私企。同事中有一個曾經開發過證券軟體,自己對股票也比較有研究。大概是2005年到2006年這段時間,在一起聊天時他就跟同事們講,如果想買股票的,現在是比較好的機會。他還給我們推薦了一些炒股方面的書籍,隨著他跟我們在一起聊股票的次數多了,我慢慢的開始關注股票行情。
大概是2007年元旦前後,我參加一個聚會,閒聊中我的一個老師和我們聊起了股票這個話題。他的一個同學在銀行上班,已經通過炒股賺的錢買了一套房子。正好我也計畫著買房子,聽說炒股這麼賺錢,內心有一點點心動。
二、進入股市
隨著2007年股市不斷的瘋狂上漲,身邊越來越多的同事開始投入股票市場。到2007年5月,我們辦公室已經只有幾個人沒開戶了。在大家的慫恿下,我終於在2007年5月30日去證券公司營業廳開了證券帳戶。這個日期為什麼記得比較清楚呢?因為當時隨著股市瘋狂上漲,監管層已經開始調控,把印花稅從單邊徵收改為雙邊徵收。幾天之內上證指數從4300多點下跌到3400多點,我去開戶的那天好像就是大跌的第1天。開戶時我還在開玩笑說,多跌一點好讓我進場。
開戶之後什麼都不懂,稍微熟悉了一下證券軟體的用法之後,我就迫不及待的入場操作。感覺早買早賺,晚一點就會錯過一個億似的。但是我完全是個小白,也不知道應該買點什麼。我有個最簡單的想法,一定要買最便宜的。剛好有同事在買權證,跟說介紹說權證非常爽,不但便宜而且可以買了馬上賣,一天可以操作很多次,不像股票買了要第二天才能賣出。更重要的是權證比股票的漲幅大多了,一天賺100%都可能,真是太刺激了。聽同事唾液橫飛的講了一通,我也動心了。因為我是在招商證券開的戶,證券帳戶綁定的也是招商銀行的卡,我一看有招行權證,心想其他的也不熟悉,就買這個。於是在同事的熱情指導下我買了招行權證,成交價是好像是5毛多。因為剛開始膽子小,一共只買了5000元。
買了後第二天我就被安排出差了,也沒時間關注行情。當時手機是諾基亞的功能機,不像現在可以在手機上裝個證券軟體,隨時查看行情。幾天後下午我緊趕慢趕,終於在收盤前回到了公司。一進辦公室就有同事恭喜我,說我買的招行權證大漲。我迫不及待的打開證券帳戶一看,招行權證價格好像超過了1.3元,我已賺了超過100%。我有點暈,趕緊在收盤前賣出了全部招行權證。當時周圍一片稱讚之聲,大家一致要求我請客,我非常高興的答應了。
入市第一筆交易就賺超過100%,我非常得意。但是得意之後,更多的是後悔,為什麼不多買一點呢?越想越後悔,終於忍不住第二天把自己能動用的全部資金轉入證券帳戶。
於是一棵鮮嫩的韭菜就這樣出現了。做任何事情,剛入行時就太順,往往不是好事,這會產生錯覺,以為幹這行很簡單,從而對困難準備不足。
三、連續虧損
剛進入股市的新股民一般都有這樣一些特點:
1、沒有自己明確的選股標準,一般是看哪個漲得好就買哪個,或者看別人買哪個就買哪個。
2、沒有自己明確的買賣標準,大部分是憑感覺。或者總結一下說,就是沒有自己的投資體系。我也和所有新股民一樣,糊裏糊塗的炒股幾個月,居然還賺了不少錢,在2007年那波牛市中,真是想不賺錢都難,買啥都漲。在這個期間,我還參加了網上的一個炒股大賽,並進入了業餘組前3名,記得好像主要買的是中體產業和豐樂種業,但其實當時真的什麼都不懂,完全是靠運氣。
好日子很快就到頭了,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到來,從買啥都漲變成了買啥都跌。整個這一波大跌中,我大概一共虧損了60%多,算是虧的比較少的,同事中好像最多有虧90%的。
大虧之後,我開始學習投資方面的知識。先後看過不少投資方面的名著,這些書籍對我當時的交易到底有沒有帶來什麼影響,我已記不清了。唯一記得的是我在網上學習的股票籌碼圖技術,曾經用過很長一段時間。
我以籌碼圖上的山峰為界,每向上一點就賣出一點,到上邊沿全部賣完,每向下一點就買進一點,到下邊沿就滿倉。在之前的連續虧損中我認識到,盤中臨時做出的買賣決定,大部分都是錯的。反思之後我決定所有的交易委託都在開盤之前就下好,盤中不做任何操作,股價到達委託位置就自動成交,收盤之後再總結決定第二天的委託價位,這種操作方式有點類似現在的條件單。
籌碼圖技術曾經讓我爽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振盪行情時這種方法特別管用,有過很多次我當日的買進價就是當日的最低點,當日的賣出價就是當日的最高點。但是這種方法有一個巨大的缺點,如果股價一旦突破上沿和下沿就慘了,跌破下沿會滿倉套牢,漲過上沿則完全踏空。被套過幾次之後,也沒有想到更好的解決辦法,後來就慢慢放棄了。
四、嘗試價投
我們公司附近的一個社區有一個退休的老大爺,有一次他家裏的電腦壞了,聽說我在軟體公司上班,就請我去給他看一下電腦出什麼問題了。閒聊中,我知道了他是個老股民,他聽說我也炒股,馬上就打開了話匣子。他是個忠實的價值投資者,都是精選股票然後持有很多年。他給我講了他的兩個得意之作,四川長虹和振華港機都盈利超過10倍。他問我買的什麼股票,我說持有的是一個ST股,我至今記得他當時看我的眼神。
老大爺很熱情,後來經常邀請我去他家玩,陪他聊天,他也跟我講一些他的投資方法。他的選股方法很特別,就是經常看新聞聯播,如果發現哪家上市公司在新聞聯播中出現了,他就把這支股票放入備選池,然後進行深入研究。他同時持有的股票一般不超過3支,一旦確定了目標後,建倉週期比較長,退出週期也比較長。記得當時他還給我介紹了正在持有的兩支股票,大族鐳射和安琪酵母。安琪酵母就是我們宜昌本地的上市公司,他說對安琪研究的比較多,安琪是一家好公司,他說這輩子都沒准備賣出了。
在他的影響下,我慢慢對價值投資產生了興趣。遺憾的是後來沒過多久,他就去世了,我還沒有來得及學會他的投資精髓。如果時間再長一點,我可能也會成為堅定的價值投資者。
在嘗試性的做價值投資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很難成為老大爺那樣的價值投資者。第一,我覺得自己沒有他那樣的戰略眼光。第二,我沒有能力把公司分析的很透徹。他給我講為什麼投安琪時,分析了安琪的方方面面,包括公司高層、市場地位,行業前景等等。第三,他是退休後在家炒股打發時間,可以做到心如止水,而我正年輕,很難有他那樣的耐心。
五、轉向量化
後來讓我決定走量化投資的道路,是因為中國中鐵。第一次買中鐵是剛上市的時候,當時我剛進股市,哪個漲的好就買哪個,中鐵上市後一路上漲,好像是在第一個漲停後,我10元左右追了進去。後來2008年股災,與我持有的其他股票相比,中鐵算是跌的比較少的,所以我一直拿著沒賣。後來幾年中鐵走勢一直不好,緩慢下跌,最低跌到2塊多。我認為隨著中國的高鐵建設高速發展,中國中鐵不可能永遠不漲,而且中鐵這種公司基本不可能破產,所以跌下來後我還補了幾次倉,最後成本在5塊多。
2014年下半年,中國中鐵開始上漲,並很快就過了我的成本線。2014年底,漲到10元後調整了一段時間,2015年繼續大漲,最高漲到了24元。在這近一年的大漲中,我一股都沒賣,因為我當時想的是要像老大爺一樣盈利10倍以上。後面隨著股災來臨就悲劇了,股災1.0就跌到了10塊多。後面反彈了一點,緊接著股災2.0又來了,在連續3個跌停之後,我實在受不了,全部清倉。
中國中鐵的過山車對我打擊很大,最初買入價為10元,持有了7年,最低跌到2塊多,最高漲到24元,最後賣出價只有9元。雖然因為補倉攤低了成本,最後還是賺了不少錢,但是這次經歷讓我對於買賣點的把握完全失去了信心。上漲的時候太貪,想著要賺10倍,下跌的時候又太恐懼,賣點極差。
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我開始深入反思。經過反思,我認為像我這樣的小散戶,不適合做股票價值投資。
第一,我覺得做股票價值投資有點像戰場上的指控官,需要考慮的點太多,方方面面的情況都要考慮到,任何一個被自己忽視的不起眼的地方,以後都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慘痛的教訓。比如我自己曾經有這樣一個投資邏輯,每個家庭都會買汽車,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會非常大,而汽車都會加油,所以可以長期持有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這個邏輯看起來沒什麼不對,但是這只是考慮了一個點而已,如果要投資中國石油,也許需要分析的遠不只這一個點。那麼如何規避自己不擅長分析股票的弱點呢,我認為只有選擇投資指數基金,特別是ETF,非常適合像我這樣的散戶投資者。
第二,我認為像我這樣的小散戶,應該把交易中的每一步都精確量化,交易時不能有一點點主觀的成份。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衝動,避免坐過山車,才能把帳面上的錢放到口袋裏。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說,賺到的都是帳面上的,虧損的都是實打實的人民幣,也許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歷。
多年來我一直從事編程相關工作,業餘時也寫過不少量化回測,經過思考之後,我決定試一試“ETF+趨勢+量化”的思路,而且儘量做短線,賺到手了就跑,別一直拿著坐過山車。
決定了方向之後,我開始選擇ETF,反復對比了當時最主要的4個寬基ETF,包括510050、510300、510500和159915,我發現159915最適合我的短線趨勢量化思路。159915在這幾個寬基ETF中波動最大,趨勢有一定的持續性,成交量也比較大。然後我開始寫程式測試,測試結果也驗證了我的想法,159915的測試收益最高。
自此,我開始重點投資ETF,而且是以159915等寬基指數ETF為主。雖然自我主要投資ETF以來,159915的價格從最高2.7元跌到最低1.1元,到現在也只有2元左右,但是僅僅在這一個ETF上賺的錢,比我之前投資多年股票賺的都要多。後來,我又增加了通過動量輪動來選擇交易標的,通過多品種多週期分散來管理資金,最後形成了現在的投資體系:“指數基金 + 動量輪動 + 趨勢跟蹤 + 量化交易 + 機械執行 + 適當分散”。
1、買什麼?“指數基金+動量輪動”,買漲得最好的指數基金,永遠只騎快馬。
2、怎麼買?“趨勢跟蹤”,跟隨價格,漲了就買,跌了就賣,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3、如何執行?“量化交易+機械執行”,把投資策略固化成數學模型,用模型代替人為的主觀判斷,然後嚴格按模型給出的信號機械執行。
4、如何進行資金管理?“適當分散”,通過多品種多週期的分散讓資金有序進出。
現在我的投資體系中,沒有任何主觀的成份,全部都是量化的。實踐證明,這套投資體系基本滿足了我的要求,可以把帳面的錢及時裝進口袋,並且收益相當不錯,我覺得這是適合我們大部分散戶投資者的一套體系。
行為金融學中講,價格是有規律的,有兩種價格規律將長期有效,即:短期動量效應和長期反轉效應。價格短期有慣性,前段時間漲的還會繼續漲,前段時間跌的還會繼續跌,這就是動量效應,也叫慣性效應。但不管是什麼金融產品,價格都不會一直上漲,從長期來看,漲多了就會跌,跌多了就會漲,這就是長期反轉效應。這兩種價格規律都因為人們的認知和行為偏差造成的,不僅存在於股票市場上,也存在於外匯、期貨等其他金融市場。我的投資體系中主要就是應用了短期動量效應,只要股票市場還是人在參與,只要人性不會變,這樣的價格規律就不會變。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沒有好學曆,又沒有過硬的“背景”,想要變得百萬年薪,難道只能做夢了嗎?
受惠疫苗問世,美國民眾持續接踵,實屬利多;
美國商務部週四 (7 日) 公布數據顯示,美國去年 11 月貿易赤字擴升至 681 億美元,寫下史上次高紀錄。較去年 10 月的 631 億美元增加了 50 億美元,高於華爾街預期的 673 億美元,寫下 2006 年 8 月以來新高。
在經過了很多年的市場磨練, 並支付了無數的學費後, 我終於深刻地認識到: 交易其實是“失敗者”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