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即期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和銀行掛牌匯價的最重要參考指標。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什麽意思?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即期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和銀行掛牌匯價的最重要參考指標。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
人民幣中間價是怎麽來的?
外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中間價=(買入價+賣出價)÷ 2。
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臺交易匯率的中間價。心分別根據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與上午9時國際外匯市場歐元、日元和港幣兌美元匯率套算確定。 銀行對客戶美元現鈔賣出價與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交易中間價的4%。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即期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和銀行掛牌匯價的最重要參考指標。人民幣中間價上調意味著兌美元回落,相對來說,中國產品的出口數量會增加,可以暫時緩解中國現在的壓力,但是對長期經濟卻是害多於利。中國高通脹的真正根源是過度出口導致。
從長遠來看,超大量資源性物資出口導致國內物資上遊供應緊缺,造成輸出型通貨膨脹。 滿足世界大工廠原材料的要求,自身資源滿足不了的部分需要進口,這就是輸入性通貨膨脹。中國外匯是要強製結匯的,這樣就要大量印鈔來結匯大量的貿易外匯收入。
人民幣中間價的發展歷程: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銀行與銀行之間即期匯率的最重要參考指標。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於2005年7月21日實施後,中國人民銀行會在每個工作日閉市後的當天公布了銀行外匯市場美元及其他交易貨幣對人民幣的收盤價,即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的中間價。
自2006年1月4日起,銀行人民政府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 15公布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的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即期外匯市場(包括場外交易模式和撮合模式)與銀行場外交易匯率的中間價。
人民幣對歐元的匯率於2002年4月2日公布;
中間價的形成模式從2005年的收盤價指導模式轉變為公開詢價模式;
人民幣對英鎊的匯率將於2006年8月1日公布。
自2010年8月19日起,人民幣對林吉特的中間價被公式;
自2010年11月22日起,人民幣對盧布匯率中間價公布;
自2011年11月28日起,人民幣對澳元和加元的中間價公式;
人民幣對林吉特和盧布匯率的中間價采用間接定價法,即林吉特和盧布相當於100元人民幣。人民幣對其他五種貨幣的中間價仍然采用直接報價,即人民幣相當於100種外幣的匯率;
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提高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報價。從現在起,做市商將參考銀行外匯市場前一天的收盤匯率,考慮外匯供求情況和主要國際貨幣的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