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还需进一步完善机制
1月18日下午,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会上表示:大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全面梳理适宜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清单,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行项目推介,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制约民间投资的堵点、难点、痛点。
民间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稳定整体投资、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诸多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但从数据来看,目前民间投资增速仍未恢复到理想状态,必须予以重视。
民间投资增速为何放缓?客观分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房地产投资的拖累。但是由于投资环境的影响,导致民间投资不敢投、不会投、不能投的问题更不能忽视。
制约民间投资的堵点、难点、痛点究竟在哪儿,为什么要“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不妨以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实践为例进行分析。
基础设施是民间投资的三大领域之一,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PPP也旨在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但事实是,近年的PPP项目中,从2015年底至2022年底,民营企业作为牵头人和联合体参与的项目,项目交易规模占比从48%下降至18%,项目个数占比则由61%下降到了36%。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一方面,因为过去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往往倾向于通过行政指令、项目协调会等方式,交由国有企业投资建设,尚未形成民营企业可参与竞争的投资市场。
另一方面,盈利困难也削弱了民间资本的积极性。部分垄断领域放开不彻底、制度不配套,导致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相关项目后运营不顺,而那些大量提供公共服务的建设项目,又常常因为缺乏市场化的收入机制,对投资者的回报欠佳。
另外,众所周知,在金融市场上融资偏贵,也会制约民企发展的信心。
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这是一个总的原则。
而在具体措施上,重要的是如袁达所说,“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这个“新机制”,就是要借鉴PPP项目实施的经验和教训,规范公共投资决策机制,形成民间资本可充分竞争的市场。
一是要将更多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向民间资本实质性开放,拓展民间资本获取项目的渠道;二是通过对铁路、电网等垄断领域的改革和建立市场化收入机制,提高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盈利空间;三是加大对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
今年1月,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迎来了开通运营两周年。杭台高铁的成功建设和顺利运营是一个示范,这样的标志性案例越多,民间投资的信心就会越强。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