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与首次降息同步?市场开始布局美联储放缓“缩表” 投行预计最快3月官宣
财联社1月9日讯(编辑 潇湘)周一(1月8日),与新年首周美债市场遭遇大举抛压的局面有所不同的是,尽管市场对于美联储3月降息的预期仍在持续降温,但这一回,美债市场却意外地表现较为坚挺,多个期限的美债收益率自上周高位出现回落,罕见地与利率市场的押注走势反向……
行情数据显示,截止纽约时段尾盘,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0.6个基点报4.383%,5年期美债收益率跌1.9个基点报3.992%,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1.6个基点报4.033%,3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1.1个基点报4.194%。
整体来看,尽管各期限美债收益率隔夜的跌幅普遍并不大,但当天的回落走势依然极为难得——因为随着多位美联储官员接连表态无意迅速降息,周一利率市场对美联储3月降息的预期仍在持续降温。换言之,利率掉期市场的押注在新年伊始仍在进一步转鹰,但美债收益率的走势却颇为反常地在昨夜呈现出了鸽派的一面。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也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一个近来被越来越多投行机构和美联储官员提到的敏感话题上——那就是美联储何时会退出缩表。
随着美联储逐渐开始释放有望放缓缩表步伐的信号,市场参与者正急于确定量化紧缩政策结束的时间,这增强了不少投资者对美国国债在今年有望表现强劲的期望。
从央行官员的言论看,对美联储有望放缓“缩表”步伐的猜测,在上周六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发表最新讲话后,几乎已被彻底点燃——洛根当时表示,在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美联储可能需要放缓缩减其资产负债表的步伐。
作为纽约联储市场部门的前高级官员,洛根对考虑放缓缩表步伐的呼吁具有权威性。
她表示,尽管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和银行准备金仍然非常充足,但个别银行可能会开始出现流动性吃紧,特别是在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协议使用量下降的情况下。洛根因而认为,现在开始讨论美联储决定放缓缩表的指标参数是“合适的”。
美联储上周公布的12月会议纪要也显示,一些政策制定者希望就修订量化紧缩(QT)计划的情况进行讨论。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兼全球FICC部门主管Bob Michele表示,“这对债券市场来说是个利好消息。量化宽松政策的结束将消除那些持有现金的投资者的担忧,他们此前不知道是否应该进入债券市场。”
投行预计最快3月就将官宣?
目前,美银策略师Mark Cabana、Katie Craig以及经济学家Michael Gapen在一份最新报告中已预计,美联储3月份就将宣布开始放慢针对美债的缩表计划,与首次降息行动同步。
美银预计,美联储正式放缓缩表步伐将从4月开始,把针对美国国债的缩表上限每月降低150亿美元——即4月降至450亿美元、5月降至300亿美元,6月降至150亿美元,7月份彻底结束。
目前美联储缩表规模的上限是每月600亿美元美国国债、35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实际上的MBS缩减规模远低于这一数字。
无独有偶,巴克莱银行策略师目前也预计,美联储可能会在4月份开始放缓缩表计划,到夏季中期结束。
相比之下,德意志银行预计缩表将于6月开始,而摩根士丹利的预测则相对更晚——该行认为美联储决策者希望给市场充足的准备时间,因此在9月之前不会采取行动。
道明证券美国利率策略主管Gennadiy Goldberg指出,(放缓缩表)最大的问题是时机。道明证券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停止缩表。
毫无疑问的是,如果美联储能够尽早退出缩表,对于市场缓解流动性压力是有利的。去年年底,飙升至创纪录水平的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等融资市场基准利率的高波动,就令一些交易员担忧“钱荒”可能再现。而与此同时,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工具的用量在新年伊始已迅速缩水至了约7200亿美元。
“这将降低利率市场的波动性,”贝莱德全球固定收益业务首席投资官Rick Rieder表示。“今年的风险之一是美国财政部必须执行的大型债券标售。当你不得不在美联储进行量化紧缩的情况下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拍卖时,那就有风险。这(放缓缩表)降低了其中一些风险。”
EY首席经济学家Gregory Daco则指出,“在美联储即将从历史性的紧缩周期转向时,人们希望避免任何形式的流动性压力,我们知道这些转折点往往是市场的敏感时刻。”
提前结束量化紧缩政策也可以避免再次出现2019年回购市场危机的担忧,当时隔夜市场利率飙升四倍至10%,导致美联储被迫采取紧急干预措施。Citadel Securities全球利率交易主Mike de Pass表示,“这表明美联储希望谨慎行事,同样重要的是,他们要记住上次的结局是多么糟糕。”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