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作为一个数字标签,万亿GDP意味着一座城市的经济能级迈上新台阶。2006年以来,大多数年份均有新城市被贴上“万亿”标签,但2022年,万亿俱乐部并未迎来新成员。 但8千亿-1万亿元GDP区间的“准万亿
作为一个数字标签,万亿GDP意味着一座城市的经济能级迈上新台阶。2006年以来,大多数年份均有新城市被贴上“万亿”标签,但2022年,万亿俱乐部并未迎来新成员。
但8千亿-1万亿元GDP区间的“准万亿”俱乐部则热闹非凡,共有4个北方城市,2个南方城市。
常州、烟台携手迈过9500亿元大关,离“万亿俱乐部”仅有一步之遥;唐山收获8.1%的名义增长率,逼近9000亿元门槛;大连、温州两地则突破8000亿元,“准万亿”俱乐部迎来扩容。其中,大连虽然刚刚跨越8000亿元为新成员,但其经济体量与徐州(*按地理位置来看,徐州位于北方)的差距已缩小至30亿元之内。
新春伊始,各地已卯力寻求“开门红”。常州的新能源、烟台的石化,两座城市都手握核心产业,喊出2023年“冲刺万亿”的目标。若以2022年的增长计算,2023年两地突围成功应该无大问题,只是在晋级位次上仍保有悬念。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
“新能源之都”的十年布局
兔年首个工作日,常州市召开了“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
历来重视“新春第一会”的常州,在会上正式发布了《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宣布打造引领长三角、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位于江苏南部的常州,被称为“龙城”,曾是古时江南的核心之一。在改革开放初期,常州抓住了工业经济调整发展的历史契机,成为全国中小城市中“第一个崛起的工业城市”。1983年,在全国69个中等城市中,常州的人均工业产值、劳动生产率和财政收入总量均名列第一。
在21世纪初,常州却因经济转型之困,昔日“工业明星”荣光不复,与苏州、无锡的差距逐渐拉大。“苏锡常”一度被戏称为“苏锡无常”,“龙城”的存在感逐渐降低,似乎只剩中华恐龙园的名声在支撑。
但实际上,近十年来,闷头做事的常州,已经捏住了一张王牌。
2013年,“蔚小理”尚未问世,常州已经大胆押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零配件产业。这也让常州在此后几年内,陆续吸引北汽新能源、理想、比亚迪等车企建厂落户。经过十年蓄力,目前常州市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已达97%。
根据《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常州位列全国第5,投资热度全国第1。
2023年,常州在新能源产业上的发展势头并未减弱。在今年的“新春第一会”——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上,又有总投资超470亿元的15个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产,加入“常州新能源军团”。
常州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图源:常州市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以新能源制造作为增长点,常州以产业定力布局未来。面对各地急迫打造新能源产业的浪潮,常州已经掌握先发优势。
2022年,常州GDP达9550.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三大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96.5%。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常州GDP总量目前位列全国第25,但人均GDP高居全国第7位。
新的一年,常州提出了“GDP增长5.5%”的目标。按此计算,常州在2023年突破万亿不成问题。
需要关注的是,从实际增速来看,常州3.5%的表现尚属中规中矩,但新能源产业势必成为常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已经成为共识。江西、福建等多个新能源大省也已经在GDP增速上收获较快增长。常州新能源产业的支撑潜力,有望在未来进一步释放。
根据国泰君安报告分析,2022年新能源车全产业链产值占GDP比重约1.6%,考虑到新能源车的高增长性,这一比重在未来会逐年提升,支柱性作用不断加强。
烟台猛增,尚待转型
与常州的新年目标一致,山东烟台也将2023年地区GDP增长目标定为5.5%,争取突破万亿元大关。
2022年,烟台市生产总值为9515.86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工业生产发挥压舱石作用,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分行业看,37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59.5%。
烟台在2022年增长强劲,与常州的差距已经从2021年的326亿元,缩小到34亿元。在2023年反超常州,率先成为第25个“万亿之都”也并非不可能。
作为山东半岛的中心城市,烟台是2022年山东省内经济增量最大的一个城市,超过青岛和省会济南。其增长的主要原因,也与山东增速领跑数个经济大省的原因大致相同。
2022年,全球通胀叠加地缘冲突带动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内蒙古、山西等以能源、化工为支柱产业的省份从中受益,实现高增长。山东虽在近年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但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依旧是其工业支柱产业,因此得以分一杯羹。
2017年,烟台在山东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其传统优势产业主要在于高端化工新材料。在“2022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榜单”中,烟台化工产业园石化利润率单项排名第一。
烟台化工产业园(图源:烟台化工产业园官方微博)
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烟台将化工产业转型作为重要抓手。据介绍,烟台将着力推进绿色石化产业发展,5年内将形成4000亿元以上投资、5000亿元以上产值。
绿色转型将推动烟台走向高质量发展。但仅从2023年来看,能源价格的走势,还是影响石化产业乃至烟台整体经济数据的关键要素。
“2023年整体能源价格还是会维持高位,但波动会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俄乌冲突打乱了全球供应链,供给方面出了问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供应链的问题迟早是修复的,能源高价能维持多久是不确定的。对于烟台这类资源型城市来说,今年应该还是较好的年份。但建议趁着经济好的时候抓紧转型,以避免之后失去转型的主动性。”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烟台的246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任务正在实施中,包括开展智能低碳城市建设行动,国家电投核能总部落户等。在现代服务业的布局方面,烟台在2022年实施金融赋能行动,同时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货物吞吐量目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八位。
大连有望赶超徐州
在2022年“准万亿俱乐部”的6名成员中,唐山与烟台一样,也尝到了能源价格大涨的甜头,在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0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和0.9个百分点。
另一个“准万亿俱乐部”的成员——徐州的GDP在2022年达到8457.84亿元,同比增长3.2%,其340亿元的增量在这6个城市中是最低的。
虽为江苏城市,但徐州从地理位置来看却是北方城市,也是古时的“战略要地”。1986年,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成立,系中国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但从目前来看,其实际推进共融效果有限。再者,随着自身资源优势淡化,苏南城市的崛起,徐州同样面临着转型的困境。
徐州增长不及预期,而大连有望实现对其的赶超。2022年,大连GDP首次迈上8000亿元台阶,逼近徐州身后,与徐州的GDP总量差距仅有27亿元。
在东北经济整体较为低迷的2022年,大连逆势增长,成为唯一一个GDP达到8000亿元以上的东北城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增速也最快。
与烟台一致,石化行业也是大连的支柱性产业。
大连长兴岛是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从重点行业看,2022年大连石化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5%,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7%,而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更是同比增长15.4%,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
按照目前增速,大连在2025年前后突破万亿,或许没有悬念。从大连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023年,新机场、大船、大石化将是大连的重点项目,全年谋划储备推进重大项目3600个,并加快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准万亿级海洋食品产业集群。
大连星海湾(图源:图虫创意)
首次跻身万亿后备军的还有浙江城市温州。曾凭借“温州模式”迅速崛起的温州,与杭州、宁波形成浙江的“铁三角”。去年,温州GDP达到8029.8亿元,同比增长3.7%。
早在2020年年底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中,温州就提出五年内力争迈上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如今,温州正着力打造“制造业为基石、数字经济为引擎、平台项目为抓手、农业发展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温州计划推进380个以上引领性、支撑性重大项目,确保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招引“高大上、链群配”项目,落地“500 强”等高质量项目30个以上,招引单体制造业项目超10亿元30个、超百亿元3个以上。推行拿地即开工等模式,力争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80个以上。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