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日前发布了一份关于非面对面核实个人身份所需信息类型的咨询文件。这些拟议的要求是在冒名顶替诈骗案件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解决因盗用和滥用个人资料而产生的风险。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日前发布了一份关于非面对面核实个人身份所需信息类型的咨询文件。这些拟议的要求是在冒名顶替诈骗案件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解决因盗用和滥用个人资料而产生的风险。
根据建议的《公告》,金融机构在进行任何交易或处理个人的要求前,必须透过电话银行或网上银行等渠道,使用以下最少一种资料进行非面对面核实。
a) 只有个人知道的资料,例如密码或个人密码。
b) 只有个人拥有的资料,例如由发给个人的硬件令牌或在个人的移动设备上激活的软件令牌生成的一次性密码。
c) 基于个人的生物识别技术,能唯一地识别个人的信息,如面部或指纹识别;
d) 只有个人与金融机构之间才知道的资料,例如账户交易资料。
拟议的《通知》还将禁止金融机构依赖常见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住址和出生日期作为唯一的身份验证手段。
MAS首席网络安全官Tan Yeow Seng先生表示:“公众通常会出于各种目的,如填写申请表,提供诸如身份证号码和出生日期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可被用来进行冒充欺诈。金融机构已采取这些核实身份的措施。拟议的公告将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规定金融机构在进行非面对面金融交易时,必须采取这些身份核实措施。消费者也应尽自己的责任,不要透露自己的网上银行登录凭证,如账户用户名、个人识别码和一次性密码。”
最后,MAS邀请感兴趣的各方在2020年12月9日前将其对拟议通知的意见提交到techrisk@mas.gov.sg。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