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OBV指標又稱為能量潮,也叫成交量凈額指標,是通過累計每日的需求量和供給量並予以數字化,製成趨勢線,然後配合證券價格趨勢圖,從價格變動與成交量增減的關系,來推測市場氣氛的一種技術指標。
什麽是OBV指標?
又稱為能量潮,也叫成交量凈額指標,是通過累計每日的需求量和供給量並予以數字化,製成趨勢線,然後配合證券價格趨勢圖,從價格變動與成交量增減的關系,來推測市場氣氛的一種技術指標。
計算公式:當日OBV=前一日OBV+今日成交量
需要註意的是,如果當日收盤價高於前日收盤價取正值,反之取負值,平盤取零。
OBV把股價上升時的成交量視為人氣積聚,做相應的加法處理,而把股價下跌日的成交量視為人氣離散,並做減法運算。
OBV指標常見使用方法如下:
1、OBV線下降,股價上升,說明主力虛拉股價,暗中在出貨,應該是賣出信號。
2、OBV線上升,股價下降時,說明主力虛打,正在逢低介入,應該是買入信號。
3、當OBV橫向走平超過三個月時,說明有資金在悄悄吸納,需註意隨時有大行情出現。
如何運用obv指標尋找買賣點?
OBV操盤秘訣:
在實戰操盤中,筆者喜歡把Y軸的數值撇開不看,僅按其數值所占Y軸的比例分為20%、40%、60%、80%、100%等五個區域。
通常,在大牛市或熊市中選擇半年以上的時間為橫坐標X;在箱形整理的行情中則選擇以1個月至三個月左右的時間為橫坐標X來觀察OBV曲線。
秘訣一:OBV線的「底背離現象」和「異常動向」往往對於選「黑馬」有著相當明確的指示作用。比如:當股價經過大幅的下跌之後,OBV值在0-20%的區域內明顯止跌回穩,並出現超過一個月以上近似水平的橫向移動時,表明市場正處於一段漫長的盤整期,大部分投資者沒有耐心而紛紛離場。然而此時往往預示著做空的能量已慢慢地減少,逢低吸納的資金已逐漸增強。此時極有可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大行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當OBV值能夠有效向上爬升時,則表明主力收集階段已經完成
秘訣二:
當OBV線脫離0-20%的區域直線向上飈升時,則表明主力已吸籌完畢,進入對敲拉升階段,此時股票成交量持續放大,只要OBV曲線與股價同步上升,則投資者可大膽追漲買入。
秘訣三:
當OBV值在60-80%的區域窄幅橫盤,而股價卻大幅下跌,甚至跌幅高達30%以上時,則預示著受大勢或利空因素的影響,中小散戶和跟莊的投資者紛紛倉皇斬倉離場,而莊家由於持籌過多無法出局,因此形成莊家被套的局面。此時,喜歡投機的短線高手可配合BRAR、KDJ、BOLL等技術指標積極搶反彈,抄莊家的底!
秘訣四:
當OBV線已上升至80-100%的區域內時,其OBV曲線已明顯形成V形頂、M頂、圓形頂的形態,由預示著多頭資金即將耗盡,莊家隨時都有可能「派發」籌碼,因此一旦OBV掉頭向下或「頂背離」出現,則操作上以清倉為主。
能量潮實戰運用圖解:
1、當股價上升而OBV線下降,表示買盤無力,股價可能會會跌。
2、股價下降時而OBV線上升,表示買盤旺盛,逢低接手強股,股價可能會止跌回升。
3、OBV線緩慢上升,股價震蕩非常劇烈並創出新高,表示買氣逐漸加強,為買進信號。
4、OBV線急速上升時,股價表示力量將用盡為賣出信號。
需要特別註意的是,OBV雖是捕莊的利器,但是它還是有其它的局限性。OBV指標的分析方法比較簡單、研判功能比較單一,因此可能存在著失真的現象。漲跌停板的股票也會導致OBV指標無法正常發揮作用。所以OBV可以與其它指標聯合運用更佳。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隨著外匯交易的普及,如今市場上充斥各式各樣的券商,但並不是每一家都能提供安全可靠的交易環境。有鑑於此,外匯天眼致力於收集全球美股、期貨、外匯經紀商資料,並搭配發布交易商測評文章,以此幫助投資人在這複雜的市場中,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平台。最近,我們收到不少投資人諮詢Verbo Capital的評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研究與解析。
最近,外匯天眼就收到一位香港投資人的求助訊息,控訴Rablockexa這個黒平台的惡行。據了解,她是在社群平台IG上面被陌生的男網友搭訕,當時並沒有多想,抱持著交朋友的心態與對方加了WhatsApp,並且一直保持聯繫。
我們都知道,交易的方向取決於貨幣的價值。炒股看公司價值,炒外匯看各國貨幣價值。我們在做外匯交易的同時,最好也要清楚什麼決定了貨幣的增長和衰弱,是什麼決定了價格曲線的波動。
根據 eToro 最新的《散戶投資者脈動研究》數據,年輕一代的投資者比老一輩更可能主動討論他們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