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你內心無形中放大機會的勝率,往往可以導致你不自覺的增加倉位,加大破產率。
你內心無形中放大機會的勝率,往往可以導致你不自覺的增加倉位,加大破產率。
這些都是交易中導致走向惡性循環的一些例子。
那麼說到這裏,大家就明白了,穩定盈利的關鍵是在於如何保持始終紀律的執行。
這裏我說幾點我的經驗:
1. 行為習慣的改變能力
《幽靈的禮物》這本書裏面講了兩部分一部分就是操作,第二部分是行為習慣的改變,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對第一部分操作很感興趣,但是過了幾年再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第二部分才是核心內容。
有句話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交易者裏面大家性格各異,性格差異性造成了多彩的世界。有個性,這個沒錯,我們彼此交朋友,只要人的人品不壞,性格有棱角都可以相互包容,也不影響你的正常生活。但是在交易的世界,如果你的性格有一點點棱角,都可能造成虧損,赤裸裸的虧損,所以市場迫使交易者必須對自己的性格經進行調整,我們不能騙自己,我們必須對自己100%的忠誠。
我們必須謹小慎微,一只眼睛盯著市場,一只眼睛盯著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審視自己,有沒情緒失控,頻繁交易,不按照計畫進行,放大盈利預期從而加重倉位。。。。。。
雖然我們成人了,但是我們必須像小孩子一樣對待自己。
從改掉壞習慣的角度來看,小孩子其實挺幸福的,犯了錯誤,老師和家長一定會很快出來指責或者懲罰,讓小孩子很快就能記住這件事是錯誤的,並且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在交易者中,沒有人監督自己,規則是自己定的,可以隨意修改,所以我們一遍又一遍的縱容自己,這就造成了我們總是再犯同樣的錯誤。
比如吸煙有害健康,煙民大部分都有戒煙的經歷,但是大部分都失敗了,原因很簡單,自己制定的規則對自己的約束力不足。
如果有一條法律,吸煙的人只要決定戒煙要去公安局備案,如果發現再次吸煙,拉出去槍斃。我估計戒煙者99%能戒掉。
所以,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成年了就了不起了,其實我們的內心一樣需要約束和監管。
具體方法還是要自己去找,適合自己最重要。
比如我戒掉頻繁操作的過程,我每天提前寫好交易計畫,並且規定交易次數,然後列印出來,然後簽字送給老婆監督,然後第二天讓老婆檢查帳戶,看看符合不符合昨天的內容,如果不符合當面罰跪。怎麼樣我也是一個好面子的男人,哪里能受得了這個屈辱,這件事堅持了半個多月,我就徹底戒掉了頻繁交易的習慣,交易次數到了以後主動關電腦,出去散步。
小插曲是為什麼老婆監管半個多月就不監管了呢,不是我意志力不強,是我老婆看到我帳戶的盈虧波動後受不了,女人嘛。總是和我吵架,所以中止了,但是我發現我的習慣已經改過來了。
記得一本書上說一個新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只要21天,還是有道理的。
我見過的想改變自己行為的方式還有很多,甚至有的很殘忍,我見過一個做交易的朋友,總是抄底摸頂虧損,結果他犯一次錯誤就拿煙頭燙一次胳膊,想改變這個壞習慣,最後在他胳膊有6個煙疤以後他徹底改變了。
不管什麼方法,記住不要指望自己的自控力有多麼高,找到一些類似適合於自己,甚至類似教育小孩子的方法,讓自己徹底改變。
為什麼要改變自己的不好的行為習慣,因為盈虧同源,你要想穩定盈利,不光要盈利,還要控制虧損。我做了2年大概1400多筆交易的記錄,我發現我只要把抄底摸頂,頻繁交易,重倉交易,情緒不穩定時候的交易造成的虧損去掉,我的帳戶將大幅盈利。所以行為習慣的改變直接造成了你到底是盈利還是虧損。
正如我上面提到一個小故事,那位號稱期貨交易做了18年,雞湯和大道理給你講一堆,結果一問18年虧了600萬,到現在還沒有穩定盈利,我從細節看得出,他在講道理的時候什麼都知道,一開始交易,不良習慣就總是伴隨著他,也就是他始終沒有把這些道理,具體到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上去,從而造成了18年的虧損,可悲的是,他現在還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其實做交易是一個“認知”需要不斷提升的行業,和交易的年齡真的沒有關係,如果沒有提升認知,你的“思維能級”和交易2-3年的新手是一樣的,而且他們還容易產生一種“以老賣老”的思想,動不動以“老子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的想法自居,讓自己的思想進一步固化,這是很危險的。類似於這樣的交易者其實很多,請大家引以為戒。
2. 操作的一致性
麻將高手不是每天都能贏錢,但是他(她)知道依靠自己的打牌規則,累積下來的一個時間週期內,打的牌局數量如果足夠多,贏錢是大概率事件,他要做的就是保持每一局的牌,都按照自己的規則去打就是了,也就是關鍵是保持操作的一致性。做交易也是一樣的道理。
本來你計畫交易10次,3次較大賠率的盈利就可以覆蓋7次虧損。但是如果交易開始就出現連續3次虧損,那麼這個交易者的心態是不是還能保持平靜,而不懷疑自己?你還能堅持原來的計畫嗎?
這裏有一個例子:
《海龜交易法則》中作者在1998年交易可哥期貨的例子讓我印象很深刻,他利用海龜交易法則,在1998~1999年的10個月當中做了28筆可哥交易,在前6個月,他連續交易17次都是虧損。結果最終10個月裏面,他大幅獲利。交易28筆,勝率14%,賠率(盈虧比3.5),虧損22355美金,盈利78256美金,淨利潤55903美金。
如果換作是你,你能在6個月虧損17次還繼續堅持你的交易系統嗎?
所以擁有一個預期為正的交易系統也許很重要,但是能堅持操作的一致性更為重要。
在你不保證你的系統預期一定為正的驗證階段,你一定要降低破產率,充分的驗證,保證樣本空間數量的足夠,然後根據概率的思維去統計自己的數據。不然如果破產率較高,一旦連續虧損幾次,即使這種情況在正常的概率範圍內,也會干擾你的判斷。
等系統成熟以後,你才可以嘗試慢慢加大破產率,從而使得自己的交易風險可控並且收益最大化。
3. 沉沒成本,賭徒謬論和心態歸零
沉沒成本是指你無法挽回的成本,你交易今天不小心虧損了帳戶的5%,你開始痛心疾首,開始自責,早知道不開這個倉就好了,早知道我反向做就好了,早知道今天我不開電腦出去和朋友打牌就好了。。。。。
你要知道,不管你怎麼責怪自己,這5%是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叫做“沉沒成本”,如果你想繼續心態平靜的交易下去,你必須接受它,讓自己的情緒馬上回復正常,因為下一次的交易,和你上一次賺多少錢或者虧多少錢毫無關係。
賭徒謬論是指一部分賭博的人相信運氣,上一次虧了錢,那麼這一次大概率就能賺錢。其實這是個謬論,就和拋硬幣一樣,其實每一次是正面或者反面的概率都是50%,也就是說每一次賭博的結果,和上一次的結果沒有任何關係,做交易也是一樣。所以不要讓上一次的結果影響到你。
知道了上面的兩個原理,就要學會心態歸零,不管你上一次交易是大賺還是大虧,總結完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以後,把原理記住,然後忘掉這次事情,重新開始,要做到心態歸零,千萬不要把上次的交易結果對心態的影響,帶入下一次交易。
4. 時間框架的選擇問題
有的人喜歡做短線,有的喜歡中長線,但是不管做什麼週期,都要保持操作週期的一致性。
比如我喜歡做中長線,我就喜歡看日K線,周K線和月K線,只有決定具體進場當天的時候,我才會參考30分鐘K線。
很多交易者的交易週期是混亂的,比如做短線的,本來看的是5分鐘K線,做多結果被套住了,然後就開始看日K線,從日線上找支持自己的做多的理由,然後死扛,這樣跨週期操作是很危險的。
所以保持自己的交易時間框架也是減少虧損,穩定盈利的關鍵。
5. 避免交易系統的程式化歷史回測陷阱
勝率和盈虧比要等行情走完才知道,但是你系統的預期是正還是負一定是通過你長期做單的統計結果。
這裏再強調一下,是“自己長期做單的統計結果”,不是把你的系統編個程式去跑歷史回測。你以為這樣能偷懶,很快算出你的系統預期為正還是負?錯了,歷史回測的結果和實盤的結果往往相差很大,原因做過程序化交易的人一定知道的:過度擬合,時間框架跨度不同,模擬和現實成交價格偏差,滑點等等問題。所以自己的交易系統必須放進實盤去檢驗,然後自己做出統計。
我修改一次系統往往要實盤檢驗3個月以上才算可靠。
根據實盤統計,你要從概率上挑出高勝率加高賠率的操作,看看有沒有共性和重複交易的可能性,然後也要挑出低勝率,大幅虧損的操作,並想辦法克服掉這樣的操作。你計算一下,如果去掉這些大幅虧損的,情緒化,不按照計畫操作的單,如果你的盈利是正的,那麼就已經得到了一個預期為正的交易系統,剩下的工作就是保持優勢操作的重複性,和一致性,努力去掉各種不按照計畫操作的做單習慣。如果真的做好了這一切,你的系統就成型了。玩交易就是玩個性,這個系統就是屬於你自己的,是你能深刻理解的,別人效仿不了的系統,這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說白了,還是一個提升認知,克服不良習慣的過程,這個過程不能偷懶,必須去實盤驗證。
如果能把上述五點做好,就有了比較好的紀律感,那麼做交易就進入了1%的絕對盈利者的範圍了。這些朋友交易風格很穩定,收益也很穩定,已經在市場中是很不錯的交易者了。但是他們離大師的境界,還有一段距離。
那麼大師的境界,是怎麼樣的呢?
5
大師的境界---信念
普通交易者通過不斷的學習,體悟,實踐,約束,能達到大學的階段已經很不錯了,但是要達到大師的級別,不光要通過學習,還要通過哲學的昇華,這種鬼才往往不是努力的結果,是天生的能力,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全世界屈指可數。
索羅斯在1992年做空英鎊的時候,他的助手德魯肯米勒對索羅斯說:“我覺得機會來了,我們應該下重注,55億。”索羅斯在聽完他的解釋之後,他說:“你沒問題吧?這是二十年不遇的機會,我們應該把200%的身價都賭上。”最後他們動用150億美元,把曾經歷史上最強悍的銀行——英格蘭銀行,給徹底打趴下了。
這種操作即使你達到了紀律良好,穩定盈利的層面,你反而不敢做出這樣全押的操作,因為不斷的良好紀律習慣告訴你不能犯錯誤,會破產的,這種賭上所有身家性命的操作和所有的交易原則是相互違背的。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也是幾十年按照自己的交易系統穩定交易,慢慢積累財富,但是大師的不同就在於這裏,他們在關鍵時刻不按常理出牌,他們在關鍵時刻可以放棄本來的一切原則去做自己認為是非常確定的事情,背後有一種信念在支撐著他們,這種信念會成為為強大的意志力,從而扭轉時空格局改變現狀。
你早晚會明白,其實沒盈利的人和穩定盈利的人的差別,歸根結蒂是信念的問題,沒盈利的人可能永遠都體會不到:如果你決定相信你自己一定成功,那麼你就已經成功了,不存在失敗的可能性,剩下的只是一個“走流程”的過程問題。
這不是危言聳聽。
近代物理科學家也通過量子力學證實了這一點:
量子力學中的著名的電子雙縫干涉實驗,科學家驚訝的發現,人類的觀察竟然可以改變電子的形態,如果觀察它,實驗顯示電子會變為粒子,如果不觀察,電子會變為波。也就是人的意識可以改變量子的形態。
為此著名的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創始人尼爾斯·波爾和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爭論了30多年,愛因斯坦不信這一套,認為量子的形態在人們觀察之前就已經確定,怎麼可能由人的意識改變?他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名言:“上帝不會擲骰子”,然後在1955年離世。
愛爾蘭天才物理學家約翰·貝爾終於在1964年想出來一個辦法證明誰是對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貝爾不等式”,提出只要根據量子纏繞理論設計一個實驗儀器,通過實驗數據就可以證明到底是波爾對還是愛因斯坦對,結果1972年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克勞澤(John.Clauser)和1982年法國物理學家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分別根據光量子糾纏的偏振原理設計出了實驗儀器,經過實驗數據的驗證,證實了波爾是對的,也就是量子的塌縮狀態確實是由觀測者的意識而改變的,上帝不光會擲骰子,而且無時不刻都在擲骰子,愛因斯坦錯了。
甚至在最新的實驗中,2017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量子力學實驗中,竟然發現在放入光柵之前,量子的狀態已經發生改變,也就是說未來的意識行為可以改變歷史。
世界的物理學家通過實驗不斷的被量子力學震撼,不禁常常回想起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尼爾斯·波爾說過的那句名言:“如果量子力學沒有讓你深感震驚的話,說明你還沒真正瞭解它。”
這個世界是由各種微觀粒子組成的,而量子是他們的基本單位。
然而量子的狀態竟然可以被人的意識改變,也就是說世界是由人的意識構成的。
如果推論下去,歷史不存在,時間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意識的產物,而信心引導著意識,叫做信念。
所以如果一個人想做成一件事,關鍵是看他的信念夠不夠強大。
縱觀周圍,為什麼牛B公司的創始人都是信念很足的人,可以參考馬雲,看看他演講就知道了,因為他相信自己,他就已經成功了。
馬雲在2016年公司年會中說,忽悠和自信的區別:
“忽悠是自己不信,而要讓別人相信。自信是自己相信,別人信不信不知道。”
紅軍在二萬五千裏長征最困難的時候,革命為什麼能成功也是這樣的道理。裝備差,人少,這些都不是問題,信念沒有動搖,最終改變了一切。
只有徹底明白了這個道理,融入到你的血液裏,沒有絲毫的懷疑,你做任何事情都無往而不利。
哲學和科學早晚會在山頂匯合的,而早點明白對自己的人生很有好處。
大師和成功交易者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的信念是一般人不可比擬的。
獲得交易信念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有兩個改變:
1、發現邏輯的欺騙性(邏輯陷阱)
先講一個故事:出自《呂氏春秋·離謂》
故事是說春秋時期一個叫鄧析的人(據說是歷史上律師的鼻祖)教人打官司的故事。鄭國有個富人的父親不小心掉河裏淹死了,被一個人漁夫打撈了上來,漁夫向富人要了極高的價格賣給他屍體,富人很不滿便去找鄧析尋求解決辦法,鄧析告訴他:“不著急,他除了賣給你,還能賣給誰呢?”富者依計行事。過了幾日,漁夫著急了,屍體腐爛發臭,他也去找鄧析尋求意見,鄧析告訴他:“不著急,他除了到你這兒買,還能到哪兒呢?”最後屍體爛在路邊,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
從邏輯上看,兩套說法都沒有錯,但是為什麼造成了很壞的結果。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邏輯是為意識服務的。哲學家奧修在他的《天下大道》中做個一個比喻:“邏輯其實是個妓女,誰給錢就為誰服務”,雖然不太好聽,但是很有道理。
其實想想,我們做任何事情,其實都是先有個念頭(意識),然後才開始給它匹配一堆邏輯,或者說是藉口。所以說邏輯其實並不重要,它只是為意識服務的。
我想說明一個什麼道理呢,那就是所謂的各種分析師,評論家,專家在新聞中的邏輯,其實都不一定是真的事實,只是他們念頭的副產品。你會發現他們“馬後炮”水準很高,歐元兌美元今天漲了,他們會找到一堆邏輯和理由為今天的大漲做出一堆解釋(什麼美國加息預期降低,什麼歐洲CPI通脹增加,什麼歐洲退出QE預期可能提前。。。)。不明白這個原理的朋友很可能會認真學習這些邏輯,但是你會發現,這些邏輯永遠只能事後解釋,並不能用來預測行情,這些專家也會有預測,但是大部分都不准,即使準確,也是概率,偶爾猜對了罷了,因為下一次預測他就會失效。
《海龜交易法則》的丹尼斯知道這個道理,他在挑選優秀交易者的時候有一條原則,就是如果這個交易者沒有主見,聽從了經紀商或者分析師的建議而改變自己的主意,那麼他立刻會被交易團隊開除。
邏輯還有一個危險性,就是如果你過於相信邏輯,邏輯會在交易中自我強化,你會在交易中變得固執,你的邏輯支持你做多,但是行情開始下跌,你就會搬出自己的邏輯,然後檢查一遍,感覺沒有錯,然後就是盲目堅持,甚至還逆勢加倉,最後造成虧損越來越大,等到你不得不懷疑自己的邏輯的時候,虧損已經很大了。
這條原則告訴我們:
邏輯真的不重要,因為分析邏輯需要時間,邏輯對不對還需要檢驗,所以索羅斯有句名言叫做:“有行情先入場,後分析。”
不要聽從別人的建議,堅持自己的交易系統才是王道,甚至不需要邏輯交易,出現信號就入場。
2、自信的沉默
在“小學生”的層面,我描述過80%的人都處於一種盲目的自信,以為學習了技術指標,或者一堆交易方法以後,就可以實現穩定盈利了,其實不然。
這裏面引入了“老手”和“高手”的概念,老手是在小學生的層面,盲目自信,以為自己知道,其實自己不知道,還到處高談闊論,講的都是看似深奧實際沒用的東西,他們沒有理解各種技術指標背後的意義,技術指標只不過是對最原始的交易數據進行二次加工而已,過度的解讀技術指標,其實還不如看最原始的K線。
高手不同,高手在別人談論行情的時候,更多的是“沉默”,為什麼會沉默?因為在他們看來,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他要做的只不過是對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預案而已。
比如高手在聽兩個人爭論明天的黃銅期貨行情到底是漲還是跌,就感覺跟兩個人討論明天的天氣到底是下雨還是晴天一樣無聊。
對於高手,不會考慮明天下不下雨,而是考慮明天帶不帶傘的問題(預案)。
高手實在是懶得和別人爭論,因為在高手的思維裏,沒有必然性,只有概率。你非要逼他預測明天的行情,他只會說:“明天行情會波動。”
而沉默其實是一種胸有成竹自信的表現,也顯示出了高手的理解問題的方式,當你做好了一切可能性的預案以後,你已經波瀾不驚了,甚至會感覺交易其實是一件挺枯燥的事情。只需要做好計畫,然後看行情走就是了。
所以,想要在市場中成為最終的贏家,最核心的問題,其實看你有沒有足夠的信念,你要堅信自己可以成功。
大道至簡,這是最核心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理解的程度,最終決定了你能在市場裏走多遠。
關於信念的問題我想做一些補充。
第一
有些朋友和我過分討論量子力學的問題,我覺得有點捨本逐末,我的核心觀點是信念,其實我不太關心量子力學,因為信念是一切的根本,量子力學只是旁證,有沒有無所謂。如果你不喜歡量子力學,不看這一段就是了,不影響我對信念的表述。
穩定盈利其實還是靠信念,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不是物理問題。
第二
我所說的從幼稚園階段到大學階段的交易狀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幾乎每個交易者都要經歷,這個過程是不可跳躍的。
有的朋友以為看到了大學階段,就覺得不需要經歷小學和中學了,其實是不行的。
原因就涉及到“知識”和“智慧”本質性區別的問題,知識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智慧只能通過體悟和實踐獲得。
而且“熟知”不等於“真知”。
說到這裏我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小時候我住在外婆家,那時候外婆住是民房,冬天北方家裏要生爐子取暖,然後過幾個小時要往爐子裏加煤,爐子的蓋子用一個鉗子拿下來,放在地上,那個蓋子是很燙的。然後家裏有只小狗,總喜歡在爐子旁趴著取暖,外婆怕它被蓋子燙著,就先把它趕走,結果有一次,小狗趁外婆不注意,還是跑過來,結果趴在了蓋子上面,然後我就聽著一陣慘叫還有一股焦糊味道。
從那以後,小狗只要看到外婆加煤,它就跑的遠遠的,再也不敢靠近爐子。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很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體會是不會深刻的,除非你自己親身經歷一遍,對於小狗,外婆趕他走,是“熟知”,知道燙是“真知”。
教育孩子也是這樣,家長千叮嚀萬囑咐,這個不要做,那個不行,其實這樣的孩子是沒出息的,還不如告訴他有坑和後果,然後允許他去踩,只要後果不太嚴重就行,這樣實踐過以後的小孩子的生存能力要遠強於“溫室裏的花朵”。
即使你把我今天寫的內容看10遍,你可能都不一定真的明白,你一定要去實踐,不實踐始終是紙上談兵,沒有通過實踐得到感悟,就無法形成你自己的“智慧”。而智慧是一種說不出的大道,這也是為什麼《金剛經》裏面那麼多“不可說,不可說”,因為智慧真的很難說出來,只能通過比喻講給別人。
做交易需要的是智慧,所以還是需要自己去驗證的。那有人可能會說,既然都要自己實踐,那幹嘛還要看你的文章呢。答案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有人引導你摔倒了就馬上知道對錯,沒人引導你可能要在一個地方摔倒多次還無法自拔。但是引導不代表你不需要走路了,路還是要自己去走(實踐)。
第三
關於信念我多說幾句,信念的堅定其實是中庸之道,這一點很重要,不然容易走進一個誤區,就是容易犯左傾冒進(冒險)主義,或者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如果具體想搞清楚“左傾”和“右傾”的定義,可以研究下D史的左傾主義和右傾主義錯誤的表現)。
左傾冒進主義
提起信念就跟打了雞血一樣天不怕地不怕,像天平天國的士兵一樣,加入拜上帝教,然後給你念幾句咒語,然後士兵就大喊著“刀槍不入”的口號往英軍的步槍大炮底下沖,那不叫信念,那叫有勇無謀。
我在交易中也犯過這樣的錯誤,盲目自信,導致在做盤的時候太執著,而不會變通。扛單,頻繁交易,重倉交易,賭氣交易,這些錯誤我都犯過。其實都是盲目自信的結果,覺得自己最牛逼,人定勝天,結果最後損失慘重。
右傾投降主義
我看過有個論壇的網友帖子,說現在只要一下單就手抖,他被虧損搞怕了,心理已經有陰影了,面對機會不敢下單了,很確定的行情結果最後只下了一個小單。我把這種人叫做“殘疾人”,他已經向這個市場投降了。
我們做交易其實要麼是太左傾冒進,盲目放大勝率的可能性,表現往往是重倉操作,頻繁操作,因為怕錯過機會。要麼就是太右傾,做單太謹小慎微,明明是很好的機會,不敢下單,眼看機會錯失,又開始後悔不已。或者不管什麼情況,都用很小的單操作,甚至鎖單套利,覺得這樣永遠不會爆倉,非常安全,交易了很久收益不多但是穩定,但是一旦遇到黑天鵝行情,或者大單邊行情,最後的虧損還是大於盈利,“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或者有的交易者不斷的在左傾和右傾之間搖擺,變成了“冒進(重倉)--大虧損---謹慎---錯過機會---冒進(重倉或者頻繁交易)---大虧損----謹慎----錯過機會。。。。”這樣的惡性循環。
所以左傾和右傾的思想都要值得警惕,要始終保持中庸。
所以信念不是鋼鐵,而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孔子不得志,不得不周遊列國,他去拜訪老子,問老子如何用禮樂安撫天下,老子不說話只是張開嘴讓孔子看看他的牙齒和舌頭。孔子馬上就明白了,牙齒雖然堅固,但是已經爛了,舌頭柔軟,但是完好無損。
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你們地圖上看看,從江西瑞金出發到延安,直線距離也就1000多公里,但是紅軍走了二萬五千裏,為什麼,因為信念是不可動搖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不四渡赤水,不強渡金沙江,不繞行松潘草原,強翻雪山,不南轅北轍,上下左右,東南西北的甩開國民黨幾十萬部隊的圍剿,怎麼才能最終勝利到達延安,估計早都被全殲了。
做盤也是一樣,行情永遠沒有直線進行的,即使再好的上升趨勢,也是上5個臺階,下2個,然後再上,所以目標是明確的,道路是曲折的。
信念就是百折不撓,但是還懂得變通,曲線救國的一種持續力。
所以引用我自己的交易打油詩中的一句作為小結吧:“左傾會冒進,右傾會投降,控制好情緒,走大道中央。”
這就是中庸之道。
關於交易系統
很多問我交易系統,還以為我不想說,其實不是我不想說,因為你們沒有明白。
交易系統根本沒有交易理念重要。
交易理念我都說清楚了,還用說交易系統嗎?
我曾經寫過一個幾萬字的交易系統,非常詳細,詳細到入場,立場,加倉,減倉,平倉的時間空間形態每一次細節,結果發現根本就用不了。因為市場是變化的,太具體的操作根本沒法執行,於是簡化,簡化到最後基本上不起作用了,因為跟沒寫一樣,所以最後就乾脆不看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認知沒有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交易系統是有缺陷的。
我舉個例子:
說我曾經的一個習慣,就是抄底摸頂。
關於抄底摸頂,我看了很多書,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說交易一定要順勢交易,抄底摸頂是逆勢操作,絕對不要抄底摸頂,要把抄底摸頂的想法從自己大腦中徹底刪除。
還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不抄底摸頂,等趨勢走出來,行情都快走完了。
施瓦格的《金融怪傑》裏面對華爾街著名交易員保羅·都鐸·瓊斯(也是我喜歡的交易員)的採訪中,瓊斯說:“別人都說不要抄底摸頂,但是我的大部分錢都是抄底摸頂賺的。”
當時我當然認為保羅·都鐸·瓊斯是對的,偶像嘛。而且要利潤要追求最大化,抄底摸頂如果做對可以吃到一大段行情,藝高人膽大,說不能抄底摸頂的人其實都是沒本事的人給自己膽小找的藉口而已。
所以我的交易系統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把抄底摸頂當作主要操作模式的。
結果大概經過2年,我對期間1400多筆交易做了詳細的統計,其中哪些是順勢單,哪些是震盪單,哪些是逆勢單(也就是抄底摸頂單),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我抄底摸頂的逆勢單,勝率只有23%,那賠率呢?其中是有幾筆很漂亮的單,賠率甚至超過了50倍,但是殘酷的現實是:總體來說,虧損是盈利的3倍以上,也就是虧損遠大於盈利。
那為什麼虧損這麼多我自我感覺還良好呢?
因為人性的特點就是總是對自己經歷的輝煌的一面記憶深刻,對痛苦的一面選擇回避或者遺忘。
我終於意識到抄底摸頂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至少它不適合我。
曾經我還把它放在交易系統中。
所以提高認知和改掉不良習慣,比完善交易系統重要的多,如果你把頻繁交易,抄底摸頂,重倉交易,情緒化交易這些不良習慣都通過提升認知的方式徹底改正了,你的交易系統是不會差的。
我這裏講一下如何提高交易的認知水準吧:
學習,求知若渴,多看書,看有乾貨的書,然後思考,看看現有的認知和書中的思想有什麼差異,誰是對的。少看雞湯,雞湯除了在虧損的時候用來自我安慰以外其實沒什麼用;
一定要做交易記錄,交易記錄要記詳細,每筆進場的理由是什麼,當時的計畫是什麼,當時的心態,情緒,都要記錄,為了以後總結的時候用;
定期(比如3個月)統計和總結一次,哪些單子是順勢,哪些是抄底摸頂,哪些是震盪,勝率,賠率如何,當時的心態如何,頻繁交易了多少次?重倉交易了多少次?情緒化交易了多少次?這些不良習慣造成了多少虧損?
只有認知水準提高了,你才能把“熟知”變為“真知”,你才有從內心深刻體會,從產生克服不良習慣的動力。
關於寫交易日志,你認真總結了,你才會發現自己的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很可能是你忽略的,甚至自我感覺良好的。
而且寫總結這個東西,你越寫越愛寫,因為第一總結本來就是幫你大腦把知識和思路歸納和梳理的一個過程,第二其實寫總結是交易員自己和自己的對話。交易員是一個很孤獨的行業,因為交易是“內求”的行業,我們的工作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平衡心態的過程。
判斷交易好壞的標準和世俗的標準是不同的。
如果一個不做交易的朋友問你“最近交易做的怎麼樣?”那麼他意思很可能是:“你最近賺了多少錢?”
而如果你回答:“很好,最近計畫執行的很徹底。”
你的朋友肯定會聽的一頭霧水。
所以交易員需要自己和自己對話,為了理清思路甚至緩解壓力。
如果一定要說我的交易系統,那我就試著總結下:
總的原則:賺大賠小,生存第一。
只做日線級別的波段行情。
不做震盪,只做趨勢行情。5日均線以上做多,5日均線以下做空;
趨勢的折返行情,比如漲勢就折返後收盤在5日均線以上,第二天日內找低點進場,跌勢相反;
震盪行情的震盪區間上下設置提醒(郵件app加短信),突破以後第二天進場(第一天怕假突破),分批隔日加倉;
當天收盤行情方向破5日均線,比如上漲趨勢,當天收盤在5日均線以下,第二天減倉或者平倉止盈;
止損就是進場後大概看30分鐘線的拐點做止損點,或者當天的開盤價做止損點,或者固定比例,比如帳戶0.5%止損。
其實就這麼簡單,關鍵是靈活應用。
日線波段操作的優點就是不用天天盯盤,比較輕鬆,提醒後第二天再進場,也不著急,不用太累。
只要認知提高了,交易理念是活的,從心所欲不逾矩,要比守著固定的交易系統安全靈活的多,你們仔細想想:
波浪理論的掌門羅伯特·普萊切特,海龜交易法則的發明人丹尼斯,大虧離開市場;
江恩理論的發明者江恩,華爾街最偉大的操盤手的傑西·利佛摩爾,均線系統買入法發明者葛蘭碧,破產甚至自殺。
這些大佬的失敗不都是因為他們死守一個固定的交易系統導致的嗎?
當一個交易系統在市場中適用並且能賺到錢的時候,一旦大量的效仿者一起使用,市場就會發生改變,這些方法就會失效。而如果你有較高的交易認知或者叫做交易智慧的時候,你對市場的改變的察覺敏感性,要遠大於一般人,你也會相應改變。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相信所謂的AI(人工智慧)或者程式化交易能在市場長期穩定盈利的主要原因。
因為認知的提高和智慧的獲得是不斷實踐出來的,智慧層面的東西,你指望那些程式員能用程式編出來?我覺得是笑話。
再說人腦對市場改變的敏感程度遠大於程式,程式沒辦法在市場改變的時候及時做出相應,所以一定會造成盈利的不穩定。
炒作的東西不一定是真東西,媒體需要題材做新聞,企業需要風口提高估值溢價水準,政府需要熱點做經濟增長點,老百姓就被忽悠來忽悠去。就像前幾年炒作的3D印表機一樣,其實這個東西30年前就有,沒什麼新意,發展到今天還是關鍵材料問題沒有解決,所謂3D列印,就是把一堆粉狀的材料粘合到了一起,硬度較低,放在旅遊景區給遊客列印個3D頭像玩玩還行,工業上根本達不到應用級別的品質要求。
就說這麼多吧。
最後應有些朋友的要求,列一個我認為對交易有用書單吧:
技術類書籍:技術書籍只是“工具”,關鍵是達到什麼目的,目的達到以後,就不要執著工具的好壞了,這也是從“小學”階段跳到“中學”階段必經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自己去實踐,不能跳過。
1,地震出版社,約翰·墨菲(丁聖元翻譯)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
2,寰宇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的《完全技術分析手冊》是臺灣翻譯美國期貨協會的書,繁體字,要代購;
3,地震出版社,史蒂夫·尼森(丁聖元翻譯)的《日本蠟燭線技術》;
4,小羅伯特·普萊切特的《艾略特波浪理論》;
5,黃崇的講座和視頻建議看下,把波浪理論,對數座標的黃金分割率計算,布林帶,K線形態學都學習下;
6,《海龜交易法則》,不要固守法則,關鍵是學習科學的建倉方法,一致性等內容。
交易心理學,哲學和傳記方面:
1,索羅斯《金融煉金術》,最好也找一本英文版的,對照著看,這本書的哲學水準較高,翻譯的有些詞不達意;
2,馬克·泰爾《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入門級的紀律層面的書籍;
3,《華爾街幽靈》,入門級的操作和行為習慣的引導書籍;
4,丁聖元翻譯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和《股票大作手操盤術》,操盤手必看;
5,施瓦格《金融怪傑》和《新金融怪傑》,高手訪談錄,對體會高手的思維方式很有用;
6,雷·達裏奧《原則》,橋水大佬的大作;
7,安德魯·希夫《經濟為什麼會崩潰》,漫畫形式,簡單易懂的經濟學原理,好書;
8,塔勒布《黑天鵝》,全是乾貨;
9,馬丁·舒華茲《交易冠軍》,當小說看挺有意思,其實乾貨不多;
10,珍妮特·洛爾《查理·芒格傳》;
11,哲學書,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奧修的《莊子心解》《老子心解》《道德經心釋(上、下)》《天下大道》《蓮心禪韻》,如果感覺多,只看一本《天下大道》就可以了;
12,王陽明的《傳習錄》注疏,陳榮捷和鄧艾名的都行。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交易是否真的能賺錢?這是許多人都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將以我的經歷和觀點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
對現代人來說,想要擁有穩定的財務未來,不僅需要規律的儲蓄,更需要有效的投資策略,如今傳統的定存、儲蓄險等方式已不足以應對急速增長的物價,因此愈來愈多人開始將目光放向股票、期貨、外匯等標的,並且催生出許多挑選經紀商的需求。然而,一旦不慎誤用黑平台與假券商,將面臨難以挽回的財務損失。最近,外匯天眼注意TRADEHALL這平台具有不小的投資風險,以下是相關的解析。
最近,外匯天眼收到一位投資人針對COXIGO的爆料,信誓旦旦表示這個黑平台改名為CRM繼續行騙。這位用戶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為他嘗試用之前的帳號密碼登入CRM,結果居然成功了!這表示兩者使用相同後台,彼此一定有關聯。
近年來外匯投資相當盛行,不少人看中其高流動性與高報酬,紛紛將資金投入其中。然而,市面上也充斥各種詐騙黑平台,最近外匯天眼注意到BarindexFX這家交易商爆出交易糾紛,經過查證確定這是詐騙平台,以下是我們的查詢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