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35歲坐擁 2,000 萬美元財富,2006年被《華爾街日報》譽為“對沖基金之王”,次年榮登《時代》雜誌評選的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這些響噹噹的名號,說的都是史蒂文·科恩。他被喻為對沖基金界的“喬丹”,年年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華爾街的交易員談起他都充滿敬畏。
35歲坐擁 2,000 萬美元財富,2006年被《華爾街日報》譽為“對沖基金之王”,次年榮登《時代》雜誌評選的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這些響噹噹的名號,說的都是史蒂文·科恩。他被喻為對沖基金界的“喬丹”,年年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華爾街的交易員談起他都充滿敬畏。
今天讓我們走近史蒂文·科恩的傳奇人生,瞭解他的交易故事。
玩撲克 明風險
1956年,史蒂文·科恩出生於紐約的一個普通中產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服裝生產商,母親是一名鋼琴教師。
科恩從小就表現出了他的交易天賦。中學時期,他接觸並沉迷於撲克,甚至辭掉了自己在便利店的工作,專心玩撲克。有時他一晚上贏得的錢能有500到 1,000 美元。對於科恩而言,玩撲克的經歷為他之後的交易生涯奠定了基礎,讓他知道如何預判風險和概率。“玩牌,在我學習承受風險的過程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科恩大學就讀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經濟學系,讀書期間他也一直利用空餘的時間玩撲克。之後,著名的金融管理諮詢公司美林的一位經紀人注意到科恩,讓其有了機會接觸交易,科恩開始用自己玩撲克贏來的錢用於投資。
做交易 有天賦
1978年,科恩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是期權套利,這項工作沒有什麼風險,很枯燥。但因工作需要,他每日都在研究如何判斷行情,逐漸發現自己對於股票走勢的判斷還挺準確,這幫助他在第一天做交易就掙到了1萬美元。
1979年,股市進入20世紀以來最大的牛市。那一年,他自己進行交易,幾乎將投資翻了一倍,科恩一夜成名。在一年賺了10萬美元後,第二年他又賺了100萬美元。年僅25歲的科恩可以一年盈利500萬美元,如果行情好甚至可以盈利 1,000 萬美元。
立門戶 創佳績
20世紀90年代初,科恩決定自立門戶,用 2,000 萬美元創立了他自己的基金公司——賽克資本。科恩的運氣很好,他最初進入華爾街時正是牛市剛剛開始的時候,而這時,另一輪更大的牛市也即將開始。
在公司創立最初的一個月中,科恩取得了3.4%的回報,到了年底,回報率已經達到了17%。1995年,公司的資金幾乎翻了四倍。科恩在華爾街的關係網中收集各種資訊,同時開始招兵買馬,逐步擴大自己公司的規模。
90年代末期,儘管無法和最大的對沖基金公司相比,但科恩的公司每天都在進行著 2,000 萬股的股票交易量。1999年,隨著科技股泡沫的膨脹,公司最大的基金獲得了69.7%的回報。2000年,科恩每年給華爾街的經紀公司帶來1.5億美元的傭金。
識風險 找定位
科恩的成功並非偶然,除了自身的天賦之外,他還無比勤奮。據說他的交易桌上有12臺顯示器,讓他能同時跟蹤交易80只股票,最多時每天可以進行300筆交易。
每週日,科恩都會和投資經理通話,要求每位經理用5分鐘來陳述未來一周他們的投資想法,科恩則會根據每個方案的風險評級來進行決策。
科恩認為交易想要盈利,一定是要明智地承受風險,同時做好風險管理。但高收益率自然伴隨高風險,所以科恩給自己的手下定了一條鐵律:如果一項交易失敗了,那麼在觸及止損點之後必須馬上清倉,只有這樣才能在完全理性的情況下進行下一筆交易。
史蒂文·科恩的成功也許有一部分是因為運氣的加成,但他也做足了努力。他結合四面八方的大量資訊,分析市場、把握市場,建立了一支優秀的團隊。明確自己的定位,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做多要做漲的最強的品種,做空要做最弱的品種。
在需求依然反彈的情況下,OPEC+退出減產措施和增產計畫都是有序推進的,而伊核協議沒那麼快達成,即使早於預期達成,也不會有太大衝擊力。
他在外匯市場漂泊9年,如今終有一立錐之地。
一個從事期市研究十餘載的人,對市場業已存在的研究成果必定是有所舍,也有所取,其中金融大師索羅斯的反射理論和利維摩爾的“價格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路徑運行”的觀點讓筆者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