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出現了兩種假設:世界正走向通縮,或者正走向惡性通脹。到目前為止,它一直是低通脹,而不是通縮,因為實際利率一直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表示,儘管存在大規模儲蓄過剩,但貨幣創造和
出現了兩種假設:世界正走向通縮,或者正走向惡性通脹。到目前為止,它一直是低通脹,而不是通縮,因為實際利率一直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表示,儘管存在大規模儲蓄過剩,但貨幣創造和結構性通脹因素正在避免通縮,因此金融市場預計,在低通脹、而非通縮的情況下,這種均衡將繼續存在。
美元指數(DXY)最近逐漸從周四早盤跌至89.60的32個月低點反彈。
核心要點
通縮假說源於觀察到的(事前)全球儲蓄過剩(事後,全球層面上的儲蓄等於投資),因此需求異常疲軟。全球儲蓄率和私人部門儲蓄率上升、名義和實際長期利率下降以及全球通脹下降,都證明瞭儲蓄過剩。
的確,如果儲蓄過剩在冠狀病毒危機後加劇,需求低迷可能會導致真正的通縮。真正的通貨緊縮是指通貨膨脹率低到實際利率過高的情況。目前情況並非如此。
傳統的貨幣理論解釋說,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增加會導致中期價格的大幅上漲。但要讓貨幣供應與通脹之間的這種聯繫在今天顯現出來,就必須至少部分消耗新冠病毒危機期間積累的過剩儲蓄。如果它們沒有被消費,而是被投資於金融或房地產市場,那麼資產價格將上漲,而不是商品和服務價格。
惡性通脹有幾個可能的結構性原因。人口老齡化,養老金領取者只消費而不生產;能源轉型,由於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電力存儲成本的間歇性,可再生能源比化石燃料昂貴得多;需要提高經合組織國家的低工資水平,實現更公平的收入分配,並回歸地區價值鏈,這將減少經合組織國家對新興國家製造的低成本產品的使用。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